這學期,很幸運地能當上「臨床心理治療」課的助教,因為這是我跟馨兒猜拳的結果(後來馨兒去當了認知發展的助教)。為什麼為用「幸運」這個詞來表達我擔任助教的心情呢?!因為從這些孩子身上我見到很多、學到很多。

一開始,老師簡單的說明了這門課的取向,就是要教導我們「行為矯治計畫」的擬定。這詞我從大四的時候就接觸了,那時是第一次在榮總接衡鑑個案時出現的,我和我的伙伴兪安當時就將「行為矯治計畫」當成是一種「給建議」的方式,因此互相腦力激盪了許久,寫出當時覺得還可以的東西(現在想想,寫出來的東西真的有點蠢)。也因為有先前在榮總的經驗,所以我對這門課的內容又更為期待了一些,希望可以真的學習到一門真本事、真功夫。

但是在老師上了兩堂課以後,這門課開始進行「兒童EQ成長團體」的演練,這是配合一項研究計畫的課堂練習,於是讓修課的學生分組,每週由不同組來練習帶團體,由不同組來扮演團體成員的角色。每一次團體結束後,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回顧先前團體的進行,不僅是讓他家看見做得好的部分,也協助找出可以改進的地方,所以團體的進行,一次比一次進步。在第一次團體之後,學弟妹陸陸續續會和我約時間討論他們團體的活動,讓我發現學生的積極,是真的想好好做好的一份心,這份用心,連在旁邊的我也覺得很感動。

雖然在大學時就修過團體的理論、實務的課程,但是距離真正使用出來又有一段好大的距離。另外,我在大學去的諮商實習,並不像其他同學一樣,會在學校裡帶團體,我在諮商實習的過程中都是以接個諮的方式為主,雖然增加了自己諮商的經驗(也要謝謝當時我的好督導),但是對於真正進入學校帶團體,老實說,我真的一點經驗都沒有。因此在這門課上,我除了看到別人怎麼帶團體,也慢慢的學會怎麼觀察成員間的動力表現、leader和co-leaders要如何相互配合、要怎麼與小朋友對話、要怎麼增強小朋友、要怎麼減少小朋友的過多行為…。在這樣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學會許多,以前從未察覺的事情。老師很有系統地、實際地告訴我們,這樣做會怎樣、那樣做會怎樣,要怎麼觀察、要觀察哪裡、哪些點是必須要注意的。在治療的這路上,我是個新手,在這門課,我不僅僅是個助教,我也很努力地、拼命地攫取知識,我也是個學習者。不僅向老師學習,也向修課的學生學習。

後來,為了將在課堂中所學會的技巧用至社區。老師特地聯絡了永和國小的輔導室,讓這堂課的學生實地地去面對活生生的孩子。

那天,我見證了大家的用心,我看到每個學生的眼睛都發亮了,因為當你頂著「東吳心理」的頭銜走出去,面對真正需要被協助的孩子,原本上課都嘻嘻哈哈的學生,突然間都緊張起來、都振奮起來。原來,真的在面對以後,人才會有所成長。看到那邊的導師群將學生帶成一群一群,分別懇談自己學生的問題。對,就是這樣。修課的同學們好像身負重任一般,大家都變的與以往在教室裡不同了。

接下來的治療課,老師花了許多的時間向全班同學督導。將每個個案提出來討論。我們都發現,好多孩子的問題源自於他們無法選擇的家庭,因為媽媽未婚生子、或是家暴、或是家長的教養方式不好、或是家裡經濟貧困、或是隔代教養的問題,這些問題一連串地就驗證在這些孩子身上。這些矮矮小小,不過才小一、小二的年紀,卻承載了許多連大人們都可能無法承受的困頓。他們沒有保護自己、滋養自己的能力,卻要拼命地生活。每個,我所聽到的個案報告,心裡面都會不禁想:這些孩子是真的需要被注意、被呵護的。看著第一線的同學們出去,一個一個對這些孩子施予溫暖、關心、愛,對,他們需要的就是原先在家庭中得不到的,在他的經驗裡所沒有的。我就覺得這些同學真的好棒、好棒、好貼心。「…當他看著一杯熱熱的紅茶,眼睛都亮起來…」我知道,這個孩子以前一定從沒有被這樣對待過、被這樣關心過。原來孩子就是這樣單純,不管外在行為是多惡劣、多壞,是老師、家長、同學,甚至同學家長眼中的問題小孩,但是我相信,他們的心中都有一個需要被注意、被關心的心,他們只是想獲得愛,在這個不被關愛的環境。

現在,我知道有太多太多這樣的孩子這樣地生活著,過著爹不疼娘不愛,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的生活。他們不能選擇,他們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活下去,用自己的方式企圖獲得關愛。我心疼這些孩子,我知道如果在這時候,他們還可以被調整的時候,給他們協助、給他們關愛,那麼他們未來可以過的更好、更好。許多心理疾病都是源自於兒時,如果可以從小就介入,他們長大後或許可以具有更多正向適應的行為。

這門「臨床心理治療」更加深了我想走兒童臨床的路,我想要幫助更多可以被我接觸的孩子,我想給他們我可以給予的溫暖。所以我覺得我能夠在這學期,擔任這門課的助教,真的跟著老師學習,跟著同學們學習,我真的很幸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lyisloly 的頭像
    lilyisloly

    麗麗-是-蘿麗-不營養小品

    lilyislo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