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臨床心理通訊第三十五期(95.09.18)

人物專訪:翁嘉英 副教授
選擇臨床心理,因對人對己都有幫助
採訪人員:劉子聖


Q1 為何選擇臨床心理當您的終生志業?
主要是希望對人有幫助。當初是以助人的立場為出發點,因為我相信臨床心理對人是有幫助、對
自己是有幫助的,我相信它是一個有用的知識跟方法,所以會想選擇臨床心理來做為一輩子的工作。



Q2 在臨床心理的路途上,有沒有遇到過什麼挫折,有沒有曾經想要離開臨床界,到最後沒有離開的
考量又是什麼?
我在大三時曾經到醫院去見習一個月,去完一個月後就決定以後不想走臨床了,因為覺得很沒有
自主性、限制很多。原因是因為醫院的階級制度很重,醫生的權威很強,心理師的地位相對地低,工
作大多是由醫生所指派,很沒有自主性。所以在大學時就覺得對這個工作比較沒有興趣。但是在整個
學習的過程中,我也發現到這個學問對人真的是有幫助的;如果它可以適當的發揮,而不是那麼沒有
自主性的話。
後來考上研究所的時候,同時對臨床跟認知都很有興趣,做不了決定時,走在路上剛好遇到吳英
璋老師,於是就問老師應該怎麼做選擇。老師就說:那你先去唸認知。唸了認知以後,發覺那是一項
重要的學問,但是沒有辦法直接去幫助別人。心理就覺得:怎麼辦,我雖然唸完碩士了,但是卻沒辦
法對別人有幫助。後來畢業後到高醫當助教,有一次剛好遇到吳英璋老師去演講,他就問我要不要回
去唸博班,於是才又回去唸了臨床。由於我認同這個專業,所以我覺得把它學好,在提高專業性的同
時,自主性也就能夠提高,作一個有自主性的發揮,這會是我想留下來的原因。我很少因為挫折而想
放棄、離開,因為如果我做不好,例如個案作不好、學生教不好,那是自己功力還不夠,那就再去學
習。因為我相信這個專業有效,如果我做不好只是我學藝不精,那我就再去把他學好而已,並不會覺
得是這個學問不好,也不會挫折到覺得想要離開。
唸博班後,在台大醫院的家庭醫學部接受訓練,在那裡心理師工作的專業性跟自主性就高很多。
像當時吳英璋老師跟一些心理師都還會負責住院醫師的訓練,或者是做為第一線醫護人員的第二線諮
詢對象。所以我覺得他們在專業上是被尊重跟肯定的,也比較能夠有自主的發揮空間,所以在那裡的
感覺就跟大學部在精神科感覺很不一樣。還有另一個比較特別的經驗是念博班第二年時,曾經到中油
的北區診療所支援,在那裡的自主性就又更大。在那裡大部分的醫師都不知道心理師可以幹嘛,所以
在一個不被期待的環境,反而是可以有無限的想像空間,所以我可以用我的方式在那裡做,有很多的
嘗試可以在那裡進行。另一方面,在那裡做久了後,病人也會直接走進來說要看心理師,而不是先去
看精神科醫師,當然也是因為長期下來累積了一些口碑。所以在那個過程中,醫生漸漸的會知道一些
病人其實是需要看心理師的,他們就會直接轉介過來,當然如果我覺得病人有需要醫師檢查的部分,
我也會開轉介單過去。在這之中自主性其實是相當高的,我可以跟醫師討論這個病人的病情是怎樣
的,或是哪些處置會對病人比較有幫助,所以是一個比較平等的團隊的感覺,而非單純只是遵照醫師
的指示去行動。所以雖然現在的整個大環境或許有些限制讓我們沒辦法很自主的發揮,但我們可以從
自己做起,只要自己能多充實自己,在與醫師討論時提出合理的說明、符合學理的資訊、數據給醫師
知道,那醫師也是講道理的,他們也會尊重你的專業。但如果自己無法提出意見來,那也只能乖乖的
by order 了。
所以心理師不應該限制自己,在別人不瞭解我們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去展現自己,讓人家知道我
們的專業是什麼;我們不能假設精神科醫師都認識心理師的專業能力。所以是我們自己要去告訴醫師
我們會什麼,我們可以做什麼,跟對整個醫療團隊能有哪些貢獻。其實我覺得臨床工作是很現實的,
你可以幫得了病人,你可以處理得了別人處理不了的個案,那你就有你的立足之地,人家也會慢慢的
認識你的專業。所以我覺得專業是我們自主性的back up。



Q3 面對大大小小的壓力,您有何調解壓力的方法?
壓力有很多種形式,我想我最常遇到的是over loading,如果我覺得很多事都很有意義,很多事
都對別人有幫助,那可能就會一下子接太多。當事情太多時,我通常會先把它們排一個先後順序;重
要的先做,不重要的延緩。而我自己的另一個理念是打團體戰,如果這件事情我不能做,那有沒有其
他人可以來cover。
另一個方法是怎麼讓自己更有效率,維持工作上的活力。我覺得在工作上有活力、有熱情會讓我
覺得做起事來比較有效率,而不會覺得我只是很受苦的在完成這些事情。所以我覺得有一個使命感,
讓自己覺得這件事情重要,然後有一個自主性在的時候,接下來就是怎麼讓自己很有活力。譬如上課,
我要怎麼教才能讓我自己覺得開心,那個開心是因為我覺得我對學生的訓練是有效的,我今年有沒有
比去年教得好。我覺得事情如果重複我就會覺得無聊,所以我會一直維持自己一個進步的狀態,雖然
比較辛苦,但這個辛苦會讓我覺得值得,也會讓我更有效率。如果現在做的事情做得不開心時,我會
問我自己怎麼了,為什麼我要去做一個會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我可不可以不要做它。所以重要的是,
我做的這個事情是不是有意義的,就算要不開心,也必須有意義我才甘願。所以我會讓我自己一直去
做我覺得重要的事情,那個重要的事是我可以對別人有幫助,我對別人的有幫助也建立在我自己的進
步上。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底下,壓力調適的第一步是選擇我覺得重要的事情去承擔。其次是,一旦事情
接進來,我怎麼讓自己保持在有效率、有活力、有熱情的狀態。另一方面,我也學了很多的方法,像
是放鬆訓練、有氧、瑜珈、運動等來維持自己生理狀況的平衡。還有,規律的生活也可以讓自己的節
奏比較清楚。另一個重要的方法是要有正向的想法。我不會把自己放在一個受苦的位置,我覺得人可
以辛苦,但不是受苦。對於一個我認同的事情,我願意很努力,我或許會疲累,但是這個過程不會讓
我受苦。所以讓自己處在一個想法上正向、情緒上穩定、生理上也比較平穩的狀況下,是我在調節壓
力上的方法。




Q5 給臨床新進人員的期待與勉勵?
To be yourself。做心理治療其實也是這樣。當然,to be yourself 不見得是不理會環境需求,但在
適應環境的過程中不要miss 掉自己。就像Carl Rogers 說的,如果是一個fully function person 的話,
那我相信你會想把這個專業做好,會想去提昇自己的專業能力,那這個人、這個心理師就會是「活著」
的,他就會不斷努力去展現他自己、他的專業,以及他在助人這個團隊裡的功能。或許這也是我對我
自己的期許吧。
在對臨床心理界未來的期許方面,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前瞻性的領域,有這麼多「活著」的人在
這裡的話,我覺得就會開創出許多不同的展現、不同的形式,所以我覺得我只要拭目以待並且鼓掌稱
好就好。每個人其實都會有自己專業的展現,我覺得這樣就好了。應該說我相信人吧;我相信個案,
我也相信我的學生,我相信每個人,所以我自然相信臨床心理師會把自己做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lyisloly 的頭像
    lilyisloly

    麗麗-是-蘿麗-不營養小品

    lilyislo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