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什麼要作因素分析?是為了去簡化每個因素的相關的關係。
有六個變項A1、A2、A3、A4、A5、A6,可以用SPSS跑出這六個變項相關係數的矩陣模式(這部分網誌無法顯現,只好記在紙上)
如果A1、A2、A3之間的關連性比較強,但跟A4、A5、A6卻沒有相當大的關連;相反的,A4、A5、A6的關連性也比A1、A2、A3的強。所以可能有個潛在的因子F1會去影響A1、A2、A3的關係,而另一個潛在的因子F2會去影響A4、A5、A6的關係。此時我們可以透過SPSS去進行因素分析,以抽取其中的因素負荷量(這邊也有個表,我記在紙上)。
因素分析之後,發現因素與因素之間的關係並不清楚,此時它們之間的軸還是直交轉軸;所以可以進行轉軸這樣的動作,已可使得在解釋因素分析的結果會更清楚及簡單。
在進行因素分析時,有正交轉軸(轉軸後,F1及F2仍維持直交的狀態)及斜交轉軸(轉軸後,F1及F2不是呈現直角的狀態)。假設因素與因素之間有高相關的話,會使用斜交轉軸;若因素與因素之間沒有高相關的話,使用正交轉軸。
但是,怎麼確定因素與因素之間有高相關還是低相關?這就必須倚靠「基礎理論」的基礎,以決定因素與因素之間的關係是高相關或是低相關。舉例來說,智力與發展行為表現有高相關等等。
有六個變項A1、A2、A3、A4、A5、A6,可以用SPSS跑出這六個變項相關係數的矩陣模式(這部分網誌無法顯現,只好記在紙上)
如果A1、A2、A3之間的關連性比較強,但跟A4、A5、A6卻沒有相當大的關連;相反的,A4、A5、A6的關連性也比A1、A2、A3的強。所以可能有個潛在的因子F1會去影響A1、A2、A3的關係,而另一個潛在的因子F2會去影響A4、A5、A6的關係。此時我們可以透過SPSS去進行因素分析,以抽取其中的因素負荷量(這邊也有個表,我記在紙上)。
因素分析之後,發現因素與因素之間的關係並不清楚,此時它們之間的軸還是直交轉軸;所以可以進行轉軸這樣的動作,已可使得在解釋因素分析的結果會更清楚及簡單。
在進行因素分析時,有正交轉軸(轉軸後,F1及F2仍維持直交的狀態)及斜交轉軸(轉軸後,F1及F2不是呈現直角的狀態)。假設因素與因素之間有高相關的話,會使用斜交轉軸;若因素與因素之間沒有高相關的話,使用正交轉軸。
但是,怎麼確定因素與因素之間有高相關還是低相關?這就必須倚靠「基礎理論」的基礎,以決定因素與因素之間的關係是高相關或是低相關。舉例來說,智力與發展行為表現有高相關等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